一段時間以來,通信市場發布的含有“全國流量不限量”“國內流量不限量”“全家共享流量不限量”等字眼的運營商宣傳標語和廣告充斥著各種媒介。
昨日,曾被稱為各種套餐中“忽悠之王”的不限流量套餐終于“消失”了。在被工商認定為虛假廣告、遭消協質疑、工信部也點名批評勒令整改后,三大運營商如今已叫停“不限量套餐”的說法,改頭換面后亮相的則改叫“暢享套餐”之類。
這一信息在全網引起熱烈的討論,在洞察之眼上看,有關“不限量套餐”的相關信息在昨天聲量達到峰值1615,而信息46.8%。
數據來源:文軍營銷“WJInsight洞察之眼”
相似文章被新聞及微博等媒體平臺多次轉載。
數據來源:文軍營銷“WJInsight洞察之眼”
而更名后的“暢享套餐”,在昨日也成了熱議的話題。

數據來源:文軍營銷“WJInsight洞察之眼”
在手機幾乎連接一切的時代,手機流量成為了新的“石油”,沒有WiFi與流量,多少人低頭族會陷入焦躁與不安?為了爭取用戶,各大運營商紛紛推出了“不限量套餐”,獲得了消費者的廣泛青睞。
然而,不限量套餐宣傳時大寫的“不限量”+小寫的“限速”,讓很多用戶感覺到了不對勁。說是不限量套餐,可是通常20G后就要限速,有些地區的運營商在超過一定流量后還會關停用戶當月的上網服務。
為了擴大銷量,運營商在大肆宣傳“不限量”的賣點時,卻有意無意淡化“限速”這一附加條件,大寫的“不限量”+小寫的“限速”早已成為標配。這種套路滿滿的真面目,逐漸被消費者看清,今年8月,管理部門也將其認定為“虛假廣告”。

虛假廣告,就是指廣告內容是虛假的或者是容易引人誤解的,一是指商品宣傳的內容與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實際質量不符,二是指可能使宣傳對象或受宣傳影響的人對商品的真實情況產生錯誤的聯想,從而影響其購買決策的商品宣傳。這類廣告的內容往往夸大失實,語意模糊,令人誤解。
三大運營商的“不限量套餐”貌似“人如其名”,繳納固定的套餐費用,就可以不必擔心使用流量超標。可不限量的背后卻是限速,當流量使用達到一定的限額,網速就會急劇降低,幾乎無法進行正常的網絡訪問服務,等同于斷網。因而,所謂的“不限量套餐”,是花錢辦理了一個限定額度的流量套餐,但運營商給消費者畫的餅卻是不限量,虛假廣告成分明顯。
上市一年多后,重壓下三大運營商已叫停“不限量套餐”的說法,改頭換面后亮相的則是“暢享套餐”等。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應當提高警惕,避免再掉入類似的“不限量套餐”的套路,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不限量套餐”從最初的受青睞,到如今給用戶上當受騙的感覺,歸根究底都是消費者對于速度快、費用低流量的渴望。
“不限量套餐”的說法可以被叫停,但消費者對于不限量或者資費更低廉流量的渴望與需求卻是無法叫停的。
“移不動、信不過、聯不通” ,三大運營商的品牌口碑未來會如何發展還需要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