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企業似乎都在指向一個早已注定,卻不知何時將至的節點:動力匱乏期。對seo這一事關推廣的重要子行業來講,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國內seo何去何從?
國內SEO產業這些年來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盡管隨著網絡電子商務的快速增長,SEO暫無實質性影響,但未雨綢繆的氣氛也越發濃厚。自去年Google退出中國市場令搜索引擎整合度大幅提高后,除了加大關系投入外,對中國主流搜索引擎之特性、偏好也加強了分析和研究,從此了解和摸索到的新知識、新規律都在近期的操作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這也是為適應未來橫向競爭越發激烈而做的一點準備吧。
一邊是日益激烈的業內競爭,另一邊是漸趨智能化的搜索引擎,傳統的‘外鏈打天下’已是此路不通,而網站定位、軟文內容、客戶體驗這些已經變成優化水平高下的標準,乃至整個行業的突圍方向了。
本土網絡企業前途前后夾擊,壓力很大
2011年4月,曾經熱火朝天的團購網站開始扎堆“關、停、并、轉”,而此時網游營收已進“人口箍圈”才剛成共識。到了七月,CNNIC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報告》更是讓人大跌眼鏡: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國網友人數僅較上年增長6.1%,跌進一位數區間。連影響力的騰訊QQ也出現了在線人數減少的現象……于是,伴隨著“企業倒閉潮”引發的廣泛關注,“中國互聯網進入瓶頸”也成了業界談論的焦點。
對此,SEO信息傳播網網絡經濟分析師羅家慶指出:“雖然創造過‘淘寶打敗eBay、QQ頂住MSN’的奇跡,但在人口紅利已進拐點、全球經濟普遍低迷的當下,中國網企缺乏創新能力、較少全球視野的痼疾只能令其困境更為突出。實際上,2009、10年來數十萬家中小網站的銷聲匿跡,已為行業敲響了警鐘。未來幾年,隨著人口紅利繼續縮減以及能適合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式產品的外國網站卷土重來,本土網絡公司很可能會走進前有斷崖、后有追兵的糟糕境地。”